甘肃农垦永昌农场有限公司:科技赋能让“会种地”变“慧种地”

时间:2025-07-22 17:24来源:大西北网 作者:张国伟 孙振杰 兰 点击: 载入中...
  大西北网讯(记者张国伟  通讯员  孙振杰 兰蕊)七月的金昌热浪滚滚,走进甘肃农垦永昌农场有限公司,田野间早已不见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传统耕作景象。智能农机在田垄间穿梭作业,无人机在空中巡田喷洒,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浸润土壤……曾经“拼人力、耗资源”的耕作方式,如今已被“靠科技、提效益”的新路径取代,永昌农场正在广袤田野上书写着科技兴农的亮眼答卷。

 
  
  △永昌农场植保无人机作业现场
  
  科技兴农,智能装备成为高效作业的“主力军”。今年,农场加大投入新购置6台特药联合收割机,通过完善机械作业标准、升级智能装备等举措,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,全面提升耕种管收全流程的大机械化水平。无人驾驶拖拉机在北斗导航指引下精准铺膜、播种,作业误差极小,既提高了精度,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,让以往耗力的农事高效完成。而无人机更是现代农业的“空中尖兵”,配备精准喷洒系统的植保无人机,在远程操控下可轻松覆盖数百亩农田,作业效率达人工的数十倍,解决了高秆作物、复杂地形的喷洒难题。不仅如此,无人机还承担着安全巡查任务,AI自动识别系统能精准捕捉非法入侵的人和车,夜间热成像镜头与探照灯的配合,为平安农场筑牢防线。

  
  △永昌农场6公顷甜菜试验田
  
  品种革新是产业升级的“根基”。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,农场持续推进新品种、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。今年建立的6公顷甜菜试验田,引进多个品种试种,技术人员详细记录生长周期、抗病能力等指标,计划筛选出1-2个适应本地膜下滴灌的高产高糖品种。在设施农业领域,辣椒育苗引入新型增温设备,通过煤火炉与热气管道调控棚温,使夜间棚温提升5-6℃,极端时达8℃,成功将育苗时间提前15天、移栽周期缩短10-15天,既延长生育期,又提高了幼苗在恶劣天气下的成活率。

  
  △永昌农场青山分场43万方蓄水池一级首部房电磁流量计
  
  面对西北干旱的自然条件,节水技术为降本增效开辟了新路径。农场推广的智能灌溉系统构建起精密网络,电动出水阀门通过压力传感器调水压,电磁流量计实时监测流量,刷卡起泵的自动化操作从源头杜绝“跑冒滴漏”,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超30%。首部机井管理系统集成了刷卡取水、远程控制等功能,依托物联网与大数据,能根据土壤墒情、气象数据生成智能灌溉方案,推动灌溉从“经验驱动”转向“数据驱动”。目前,农场已完成年度940万方计划用水量的55.2%,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。
  
  机制保障为科技兴农凝聚合力。农场构建起“激励+保障+协同”的创新生态体系,在经费管理上,遵循专款专用原则,通过项目评审将资源向成果转化潜力大的项目倾斜,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,激发创新热情。同时,加强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合作,如与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联合开展特药标准化基地建设,筛选出优质高产品种,让绿色生产技术落地见效,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。
  
  从“会种地”到“慧种地”,永昌农场的转变是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。如今,这里仍在深耕科技创新沃土,探索“农业+科技”融合新模式,让科技的光芒在希望的田野上愈发璀璨,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续写新篇章。



 
(责任编辑:郑文)
>相关新闻
  • 甘肃农垦一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启动
  • 甘肃润农节水科技有限公司:节后复工复产冲刺“开门红”
  • 携手共进共创未来——甘肃亿得商贸有限公司2024年全国经销商大
  • 浆水的产业化之路:对话甘肃孟姑食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牛进生
  • 甘肃农垦集团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.4亿元
  • 兰州市城关区与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
  • 顶一下
    (0)
    0%
    踩一下
    (0)
    0%
    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推荐内容
    
    网站简介  |  保护隐私权  |  免责条款  |  广告服务  | 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  |  联系我们  |  版权声明
    陇ICP备13000024号-1  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  建议使用IE8.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
    Copyright © 2010-2014 Dxbei Corpor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